安徽首场“直通两会”开启 四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_大皖新闻 |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 月19 日上午,在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会后,徐成钢、卞凯民、方泉和安超等四名省政协委员在今年首场“直通两会”活动中,就安徽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直通两会”现场

徐成钢:为青年科技人才创业搭建平台

省政协委员、合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徐成钢

作为一名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合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徐成钢认为,要立足自身岗位,履行好委员职责。

在他看来,高校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要围绕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引导更多毕业生留皖就业创业,更好地服务我省“三地一区”建设。

今年徐成钢带来的提案是《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服务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他说,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地,要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优势学科吸引汇聚海内外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培养使用力度,整合资源为青年科技人才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持, 为创业的青年科技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徐成钢说,合肥师范学院致力于打造“行知式”教师队伍,同时还组织青年学生担任“小先生”,举办“行知学堂”,为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志愿服务,坚持12 年,覆盖全省16 个市,服务10 万余人次,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我们要继续弘扬教育家精神,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卞凯民:新质生产力为民企带来新动能

省政协委员、亳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安徽省刀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亳州市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会长卞凯民

省政协委员、亳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安徽省刀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亳州市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会长卞凯民关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他说,新质生产力能够为民营企业带来新动能,解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同时,民营企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是安徽打造“三地一区”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企业家、政府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

卞凯民说,企业家要做敏锐的领航员,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洞察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带动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这就要求企业家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积极关注前沿科技,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同时,还要强化人才意识,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智库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卞凯民对政府的期望是“做智慧的船长”,以丰富的经验,手握政策指南,为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指引着前行方向。

同时,卞凯民也建议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与项目合作,融入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创新闭环”。

方泉:皖澳携手加强校企合作

省政协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全国妇联执委、澳门法律工作者联合会副会长方泉

作为来自澳门特区的委员,同时作为安徽人,省政协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全国妇联执委、澳门法律工作者联合会副会长方泉表示,希望结合本职工作,从提升皖澳校企合作方面,助力赋能安徽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方泉说,要提升皖澳校企合作平台区域化、国际化水平。“以新能源、智慧网联汽车产业为例,澳科大在人工智能驾驶领域有着前沿研究,智能驾驶领域的校企合作,完全可以成为皖澳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新平台。”

方泉还以安徽中药产业举例说,安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在产业研发领域取得不少成绩,但在重点领域攻关、国际标准制定等领域还有一定的差距。“由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联合设立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首个中医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获取原始创新研究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平台。而澳科大设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文内尔博士生物物理与创新药物实验室’,致力结合离子通道研究,创新中药研发。”方泉认为,加强安徽高校、药企与澳门高校合作,有利于借助澳门中药国际化、标准化经验,推动安徽中医药产业发展升级、扬帆出海。

安超:法治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睿正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创始合伙人、一级律师安超

法治建设如何助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睿正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创始合伙人、一级律师安超认为,在改革开放新高地方面,法治可以为安徽的对外开放提供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涉外法律法规的完备,公平高效的司法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另外,在新兴产业聚集地方面,法治建设能够形成较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通过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可以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而在科技创新策源地方面,法治建设可以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保护他们的科研成果不被侵犯,让他们能够安心地进行科研工作,从而促进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安徽诞生。另外,在绿色环保方面,依法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同时鼓励和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领域投资,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

安超表示,将为法治安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年,他提交了《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公检法在轻罪司法活动中应当遵守谦抑性原则》等三篇提案。

大皖新闻记者  魏鑫鑫 刘旸 江振焕  摄影报道

编辑 许大鹏